锟涵律所·法律观点丨“网课爆破”致死案:网络暴力的法律审视丨程羽律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2年深秋,河南省新郑市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女教师刘韩博在遭受“网课爆破”的极端侵扰后不幸离世。所谓“网课爆破”,即不法分子利用泄露的网课会议信息,恶意侵入在线课堂,通过霸屏、恶意刷屏、言语侮辱乃至播放不适宜内容等手段,严重扰乱了教学秩序,对受害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心理创伤。

图片

此案历经近两年的司法程序,最终两名成年涉案者被行政拘留并向受害者家属致歉,但未能进入刑事诉讼阶段,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网课爆破”行为法律定性与治理的深刻反思。

图片

从法律维度审视,“网课爆破”行为触犯了多重法律红线。依据《教育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此类行为因公然扰乱教学秩序及侮辱他人,可受到行政处罚乃至行政拘留。同时,其性质恶劣,若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刑法》中的侮辱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此外,鉴于“网课爆破”对网络空间秩序的严重破坏,亦有可能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尤其是当其行为后果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标准时。

图片

然而,在刘韩博案中,尽管“网课爆破”行为恶劣,但检方未提起公诉的关键在于因果关系的难以确证。由于受害者死亡发生在侵扰行为之后数日,直接因果链的构建面临巨大挑战。加之“寻衅滋事罪”在网课这一非公开场合的适用存在争议,进一步增加了法律适用的复杂性。这凸显了网络暴力案件在法律规制上的现实难题,即如何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精准界定行为性质,有效保护受害者权益。

图片

案件还涉及未成年人参与“网课爆破”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法律处理上更加审慎。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应侧重于教育引导与挽救,而非简单的惩罚。但同时,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亦需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确保受害者得到应有的补偿。

图片

刘韩博案的处理结果,既是对网络暴力行为的一次有力震慑,也暴露了现行法律在应对新型网络犯罪时的局限性。面对网络暴力的严峻挑战,我们亟需从法律、技术、教育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构建更加完善的防控体系。

图片

法律层面,应加快立法步伐,明确网络暴力行为的法律界定与处罚标准;技术层面,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升对网络暴力的识别与阻断能力;教育层面,强化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唯有如此,方能有效遏制网络暴力,守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和谐。

图片

本文旨在法规之一般性分析研究或信息分享,不构成对具体法律的分析研究和判断的任何成果,亦不作为对读者提供的任何建议或提供建议的任何基础。作者在此明确声明不对任何依据本文采取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承担责任。

欢迎拨打全国服务热线:400-027-8878 邮箱:beijingkunhan@163.com 微信公众号:BeijingKunhan01 来访接待时间:10:00~18:00 来访预约电话:4006188560


联系我们
北京办公室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9号华业国际中心B座20层